【「後無名一族」對談系列 04 - 陳偉邦 Clement x 吳嘉敏 Katherine
對談 ——《 水墨 • 女性 • 人生》 】
【「後無名一族」對談系列 04 - 陳偉邦 Clement x 吳嘉敏 Katherine 對談 ——《 水墨 • 女性 • 人生》 】
C: Clement Chan
K: Katherine Ng
.
.
【 藝術 • 身份 】
C:你畢業離開了香港藝術學院及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一段時間。在學院時與藝術的關係很清楚。現在有家庭及小朋友需要照顧。對於藝術的步伐與關係有改變嗎?
K:我認為自己比較幸運,畢業後有不少展覽機會,令藝術的生涯得以延續,而我也很感恩有機會展示作品。反而是孩子出生了,無論是生活還是身份上也改變了很多。
C:身份的改變是否也同時改變了藝術與家庭的比重?
K:是,從前大部分時間會回studio繪畫。現在一星期大約1 - 2天。但反而是這種生活,讓我覺得時間很重要同時也讓我學懂如何善用自己的時間。
C:聽起來你的時間需要安排得很精準,生活的步伐也緊密了。
K:對。要拿捏母親與畫家的身份,也要有平均。我會為自己訂立行程,回到studio要學懂放下母親的身份,回復狀態。但回到家裡,我便只專注於家庭。在家人休息後我才看看書,想想事情。
C:聽你所說,你繼續朝著藝術的方向。無論做媽媽會多辛苦,但也持續下去。當然,形式上不同了。
K:要學懂把藝術放在生活中同時可以持續下去。但我也希望可以做好每一個身份,無論是母親、妻子與父母的子女。這個對我很重要。
C:所以你現在明白,我們藝術老師為什麼從以前就要一面教書一面創作了,哈哈
K:是!哈哈
.
.
【 水墨 • 媒介 】
C:我們追求藝術的人常希望創造一個理想世界。好像高更的大溪地。
水墨中也有這一種思想。著名畫家宗炳的《畫山水序》提及,「老疾俱至,名山恐難遍睹,唯澄懷觀道,臥以游之」,觀者通過欣賞山水畫體悟山水,以欣賞山水畫代替外出遊玩。南宋時期宗炳的「臥以游之」四字,此後,文人歷代沿用,成為一種特別的消間方式。臥床觀山水,有自癒的作用。你有沒有這一種想法?
K:我想... 這也許是觀者與創作者的分別。對於我,其實繪畫的過程已經很自癒。尤其是繪畫「縐」法時。不斷「縐」著,感覺很寧靜,好像只有自己與作品對話。
C:即是每一筆好像有呼吸與你的節奏,對嗎?
K:是,而且畫國畫不可急。畫紙很容易污穢,小小事也會影響作品。所以每次繪畫整個人的狀態要很好。
C:因為一急便很容易錯。
K:與西畫不一樣,國畫繪錯了不可以蓋過。你只可以選擇繼續下去或者決定放棄重新畫一張。但作為一個創作者,你也不太希望放棄。有時候我感覺像人生一樣,在人生路上也許會發生不同的事,無論是甚麼事。你還是得繼續下去。
C:聽你剛剛所說,我感覺國畫是一種提升,因為紙質不可以污染。另外是一種狀態,在國畫中精神狀態的重要。中國人的書法也很講求這些。與西畫不一樣,西畫的容許度與原諒性較強。西畫的思維是一種奮鬥思維,畫者不斷與畫布掙扎。如果一下子完成作品,反而是不真實。總會不斷地修飾。在繪畫的過程中,當時認為對的筆觸,過一兩天想改便可以改。
K:但這也是國畫的吸引之處。
C:不過這些說,看你的作品,其實很入形入格。看見你精細地一筆筆繪畫,感覺到你是享受的。
K:是,我也很喜歡這種感覺。
C:但對於某些人來說是很痛苦,代入不到該媒介。所以可不可以這樣說,這個媒介很適合你?
K:對,想起當初接觸水墨,其實是非自願性。但反而是這個機遇,讓我發現水墨的吸引力與各種可能性。就算是一張宣紙,纖維的紋理也很不一樣。所以我作畫很慢,選一張紙也要一段時間。哈,不過我認為很適合自己的性格。
C:所以你是甚麼性格?
K:我也不知道喔,就是喜歡細緻吧。
.
.
【 給 ___ 的話 】
C: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難免遇上困難讓人容易放棄,作品題材上也不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麼。 你也曾經歷這個階段,你會有甚麼說話對後學說?
K:嗯...也許要找一樣自己喜歡與感興趣的事而待續地做。
C:你意思是找一樣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放手,是不是這個意思?
K:嗯... 有時候也需要看看你有多喜歡自己所選擇的東西。
C:所以這樣說,其實只可以看你有多喜歡藝術。你自己呢?你日後的路?如果不成名你還會繪畫嗎?成名又如何自處?
K:我想... 日後就算沒有畫廊支持,也正如我剛剛所說,要找一樣自己喜歡的事而待續地做。有真心欣賞自己的人其實已足夠了。